世界新动态:痈疖是属于什么炎症(痈疖)

2023-05-20 17:28:38互联网

1、患有痈疖疔毒之人,忌吃下列食物。

2、   糯米   甘温黏滞,若作糕饼,性难运化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3、《饮食须知》中说:“多食发热,壅经络之气,令身软筋缓,久食发心悸及痈疽疮疖中痛。

4、”故凡火毒内盛的痈疖疔毒者,切勿服食。

5、   爆米花   又称炒米。

6、为香燥耗津食品,邪热炽盛的痈疖疔毒之人,切忌服食。

7、正如清代医家王孟英所说:“炒米虽香,性燥助火,非中寒便泻者忌之。

8、”   狗肉   为温补之物,能益气壮阳。

9、《本草经疏》认为它能“发热动火”。

10、《本草纲目》亦云:“若素常气壮多火之人,则宜忌之。

11、”痈疖疔毒者皆为气壮多火之疾,一切温补食物皆当忌之,狗肉尤忌。

12、   羊肉   性温热而助阳。

13、痈疽疔毒之人,火毒为患,法宜清凉之食,切勿服食羊肉之温补食品,慎之慎之。

14、   鸡肉   性温,味甘,为温补食物,痈疖疔毒之人毒热偏盛,属热证实证,故当忌食鸡肉。

15、而且,鸡肉(尤其是公鸡肉)是为发物,肥腻壅滞,《饮食须知》中说它“善发风助肝火”。

16、《随息居饮食谱》亦云:“多食生热动风。

17、”误食多食,反会加重病情。

18、   鸭蛋   其性凉,能清肺。

19、但根据前人经验,患有痈肿疔疮者不宜食用。

20、如《食性本草》中曾说:“生疮毒者食之,令恶肉突出。

21、”《日用本草》亦云:”发疮疥。

22、”   鹅肉   是为发物性食品。

23、如明·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所言:“鹅,气味俱厚,发风发疮,莫此为甚,火熏者尤毒,曾目击其害。

24、”鹅肉甘润肥腻,食之能助热上火,痈疖疔毒之人火毒为患,切忌食之。

25、鹅蛋性同鹅肉,《饮食须知》中说:“鹅卵性温,多食鹅卵发痼疾。

26、”所以,鹅蛋也属发物,同样属忌食之列。

27、   雉肉   又称野鸡肉,前人视之为发物。

28、如唐代食医孟诜曾说它“发五痔诸疮疥”。

29、《日华子本草》还说“有痼疾人不宜食”。

30、清·王孟英也认为“诸病人忌之”。

31、所以,患有痈疖疔疮者,应当忌食。

32、   螃蟹   民间及古代医家均视之为诱发病气之发物。

33、《本草衍义》中就曾说“此物极动风,体有风疾人,不可食”。

34、凡痈疖疔毒患者,误食多食,可以加重病情,切勿食之。

35、   虾子   性质温热,味甘咸,能补肾兴阳,同时又是一种发物食品。

36、《食疗本草》中载:“虾,动风,发疮疥。

37、”《饮食须知》也指出:“多食动风助火,发疮疾,有病人勿食。

38、”痈疖疔毒之人以火毒为患,虾子性热,壮阳助火,又易动风发疮,故应忌食之。

39、   蚶肉   性温,味甘,能补血、温中、健胃,实为一种温补性食品。

40、正如《随息居饮食谱》中所说:“蚶,多食壅气,湿热盛者忌之。

41、”痈疖疔疮本为热毒之患,蚶肉温补,法当忌食。

42、   鲢鱼   性温,味甘,有补中暖胃、健脾益气作用。

43、清代食医王孟英指出:“多食令人热中,动风,发疥。

44、疮家忌之。

45、”因其性质温热,又是动风发疥之物,所以,患有痈疖疔疮之人,切勿服食。

46、   带鱼   性温,味甘,能补气暖胃。

47、根据古代医家和民众经验,它又是一种海腥发物。

48、《药性考》中说:“带鱼,多食发疥。

49、”清·王孟英亦云:“带鱼,发疥、动风,病人忌食。

50、”海腥鱼类含有刺激性成分,病者食之,易加重病势,尤其是外科病症,如疔疖疮疡,食之令加速化脓,故当忌之。

51、   糟鱼   又称醉鲞,用青鱼或鲩鱼、鲤鱼等以盐糁酝酿而成。

52、清·王孟英指出:“既经糟醉,皆能发疥、动风,诸病人均忌。

53、”可见糟鱼醉鲞也属发物食品,凡痈疖疔疮者忌食之。

54、   黄鱼   即石首鱼。

55、根据民众及古代医家经验,黄鱼乃海腥发物食品。

56、如《本草汇言》中记载:“石首鱼,动风发气,起痰助毒。

57、”《随息居饮食谱》亦有告诫:“多食发疮助热,病人忌之。

58、”尤其是外科的痈疖疔毒之人,食用黄鱼后会加速化脓,甚至诱发“疔毒走黄”,切勿食用。

59、   鲈鱼   又称花鲈。

60、性平,味甘,能补脾益气。

61、根据前人经验,有痈疖疔疮者忌食之。

62、如崔禹锡曾说:“鲈鱼肉多食发痃癖疮肿。

63、”清代食医王孟英也认为“多食发疮、患癖”。

64、   鲚鱼   俗称刀鱼。

65、甘温益气,同时又易发疮发疥,助火动痰,实为发物。

66、如唐·孟诜指出:“鲚鱼肉发疥,不可多食。

67、”《日用本草》也认为“食之无益,助火动痰”。

68、《食物本草》还告诫:“有湿病疮疥勿食。

69、”所以,患痈疖疔疮者,切勿食之。

70、   白鱼   甘平,能健脾利水、开胃消食,但古今皆认为白鱼属于发物。

71、《日华子本草》中早有告诫:“患疮疖人不可食,甚发脓。

72、”说明患有痈疖疔毒之人,食用白鱼,有触发疮毒,加速化脓之弊,故当忌之。

73、   鲦鱼   性温,能补虚暖胃。

74、清代食医王孟英曾在《随息居饮食谱》中告诫:“鲦鱼,助火发疮,诸病人勿食。

75、”痈疖疔疮以及丹毒红肿之人,皆属火毒为患,鲦鱼性质温热,又能助火发疮,故忌食为妥。

76、   鲥鱼   甘平,能补虚损。

77、根据前人经验,鲥鱼属于发物,多食易发动病气,加重病情。

78、如《本草求原》中说它“发疥癞”。

79、《随息居饮食谱》亦云:“诸病忌之,能发痼疾。

80、”所以,患有外科感染性的痈疖疔疮之人,理应忌食。

81、   鲤鱼   为发物食品,人人皆知,民间及医家均知其有触发宿疾疮毒之弊。

82、唐代食医孟诜早有告诫:“天行病后下痢及宿症,俱不可食。

83、”《随息居饮食谱》亦载:“多食热中,热则生风,变生诸病。

84、发风动疾,天行病后及有宿症者,均忌。

85、”痈疖疔疮者食之,有诱发病气,加重病情,促使化脓之害,切不可食。

86、   鲳鱼   根据前人经验,鲳鱼亦属发物海鲜,食之易发动病气,加重病情,促进化脓。

87、如清·王孟英指出:“鲳鱼,多食发疥,动风。

88、”凡患有皮肤疖肿疔疮疥癞之人,均忌食之。

89、   黄颡鱼   俗称黄刺鱼。

90、甘平补脾,古代医家认为它乃发物食品。

91、如清代医家王孟英说它“发痘疮”。

92、《日用本草》中记载:“发风动气,发疮疥,病人尤忌食之。

93、”发物食品有发病气之力,多食之会加速化脓。

94、因此,患有痈疖疔疮之人,切莫食用。

95、   桃子   性热,味甘酸,古代医家多认为桃子极易上火。

96、《别录》中早有“多食令人有热”的记载。

97、《滇南本草图说》也认为:“多食动脾助热,发疮疖。

98、”清·王孟英亦云:“多食生热,发痈疮。

99、”故凡内热生疮、毛囊炎、痈疖疔毒之人,皆当忌食之。

100、   杏子   性温热,味甘酸,根据古代医家经验,杏子也应属于发物。

101、如《本草衍义》中说:“多致疮痈及上膈热。

102、”《饮食须知》也指出:“多食昏神,令膈热生痰,动宿疾,发疮痈。

103、”正因杏子“动宿疾,发疮痈”,性又大热,故患痈疖疔疮之人,切勿食之。

104、   林檎   俗称花红。

105、味酸甜,其性多涩气收敛。

106、如《开宝本草》中说:“不可多食,发热涩气,令人脉闭不行。

107、”《本经逢原》亦说:“林檎,病人每好食此,多致复发,壅闭气道使然。

108、”清代食医王孟英也指出:“多食涩脉滞气,发热生痰。

109、”根据古代医家这些经验,患有痈疖疔毒之人,切忌多食。

110、   韭菜   其性温热助火。

111、《本草汇言》中说得好;“疮毒食之,愈增痛痒,疔肿食之,令人转剧。

112、”由此可见,凡有痈疖疔疮之人,切勿服食韭菜,以防加重病情。

113、   芫荽   又称香菜。

114、民间及医家均视之为发物食品。

115、如《千金·食治》中说:“食之发宿病,金疮尤忌。

116、”所谓“金疮”,多指痈疖疗疮而言,故凡外科感染性疾病,切勿多食。

117、   雪里蕻   又叫芥菜。

118、性温,味辛。

119、《本草纲目》中说:“久食则积温成热。

120、”《本草衍义》还认为“多食动风”。

121、因此,热毒壅盛的痈疖疔疮之人,切勿多吃芥菜,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。

122、   辣椒   性太热,味辛辣,吃多了会由于强烈的刺激,引起疮疖疔毒的加剧。

123、因此,凡患有内外科发炎性的疾病,医生常嘱咐病人不要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。

124、无论是咽喉发炎,或是痈疖疔疮,皆当忌食。

125、   生姜   性温热,味辛辣,久食有损阴积热之弊。

126、痈疖疔疮之人皆为火毒为患,《本草纲目》中说:“生姜,痈疮人多食则生恶肉。

127、”《随息居饮食谱》亦云:“阴虚内热,目并喉患,血证疮痛,……均忌之。

128、”由此可见,外科感染性疾病,皆不宜食。

129、   胡椒   为一种常见的辛辣刺激性调味食品。

130、明·李时珍指出:“胡椒,大辛热,纯阳之物。

131、热病人食之,动火伤气,阴受其害。

132、”清·王士雄亦云:“多食动火燥液,耗气伤阴,发疮损目。

133、”痈疖疔疮实属火热为患,理所当然要忌吃大辛大热,助邪上火的胡椒。

134、   桂皮   为大辛大热的五香调味品,虽有补火壮阳之功,但也有燥热动火,辛香动血之弊。

135、一切热证火证阳证及阴虚火旺之人,皆当禁忌,故痈疖疔毒者概不可食。

136、   小茴香   为五香调味品之一。

137、性温热,味辛,能温热助火。

138、所以,《得配本草》早已指出:“热毒盛者禁用。

139、”凡痈疖疔毒之证,皆属火毒炽盛的热证实证阳证,无论小茴香或是大茴香,皆当忌之。

140、   人参   性温热,味甘苦,为温补气血的中药,只宜虚寒之证,不宜热证实证。

141、凡患有痈疽疔疮,或丹毒流火者,概莫服食。

142、误食之,必有加重病情之害。

143、   此外,患有痈疖疔毒者,还应当忌吃猪头肉、鹿肉、乌贼鱼、鲩鱼、香椿头、洋葱、杨梅、樱桃、龙眼肉、荔枝、红枣、石榴、砂仁、丁香、黄芪、紫河车、西洋参以及香烟、白酒、酒酿等。

144、   皮肤上长出疮痈,红、肿、热、痛的患者,可取鲜马齿苋4份、青黛1份外敷治疗。

145、先将马龄苋洗净,捣为糊状后,加入青黛调匀即成。

146、治疗时外敷患处,厚度约1厘米,用纱布包扎胶布固定,每3小时换药1次,连用至愈。

147、   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、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,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.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,多发于颈项、背等皮肤厚韧处.属于中医“外痈”(有头疽)范畴。

148、   病因病理   中医学认为外感六淫及过食膏梁厚味,内郁湿热火毒或外来伤害感染毒气等均可引起营卫不和,邪热壅聚,经络壅遏不通,气血凝滞而成痈.<灵枢、痈疽篇》中说,“营气不从,逆于肉里,乃成痈肿”。

149、“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,则血泣而不行,故热,大热不止,热胜则肉腐,肉腐则为脓……”。

150、说明痈是由于营气流行失宜,不从其道,阻逆于皮肉之间,以致血郁热聚而生,并指出“热胜肉腐”是化脓的病机,   现代医学认为,痈的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.感染常从一个毛囊底部开始,沿阻力比较小   的皮下脂肪组织柱蔓延至皮下组织,而后沿深筋膜向四周扩散,侵及邻近的许多脂肪柱,再向上穿人毛   囊群形成多个脓头而为“痈”。

151、婴儿、营养不良等抵抗力差者及患糖尿病、尿毒症的患者易患本病.   治疗   (一)普通康复疗法   适当休息和加强营养,清淡,高热量,多维生素饮食,忌食辛辣发物及甜腻食物.颈后部痈可用四头带包扎,上肢痈宜用三角巾悬吊,下肢痈宜抬高下肢,并减少行走。

152、   (二)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  1.火毒凝结   局部虹肿高突,灼热疼痛,根脚收束,脓液稠黄,能迅速化脓脱腐.伴全身发热,口渴,尿赤。

153、苔黄,脉数有力。

154、   [治法] 泻火解毒,和营托毒。

155、   [方药] 仙方活命饮加减:金银花35克,连翘16克,防风12克,象贝母12克,白芷12克,当归12克,赤芍12克,大黄7克,生甘草7克,发于上部,加荆芥、牛蒡、桑叶,菊花;发于中部,加龙胆草、黄芩,生山栀,发于下部,加苍术、黄柏,革薢、川牛膝。

156、   2.湿热壅滞   局部症状与火毒凝结型相同。

157、伴全身壮热,朝轻暮重,胸闷呕恶,苔白腻或黄腻,脉数。

158、   [治法] 清热祛湿,和营托毒。

159、   [方药] 五神汤合二陈汤加减:金银花16克,蒲公英16克,芦根16克,姜半夏12克,茯苓12克,黄苓12克,陈皮6克,丹参12克,炙山甲12克,皂角刺12克。

160、   3.阴虚火炽   肿势干塌,根脚散漫,皮色紫滞,疼痛剧烈,脓腐难化,脓水稀少或带血水。

161、伴全身发热烦躁,口渴多饮,大便爆结,小便短赤。

162、舌红,苔黄燥,脉细弦数。

163、   [治法] 养阴生津,清热托毒。

164、   [方药] 竹叶黄芪汤加减:生地16克,淡竹叶12克,生黄芪25克,太子参25克,麦冬12克,天花粉12克,石膏35克,黄芩12克,金银花12克,紫花地丁12克,丹参12克,皂角刺12克,生甘草6克.   4.气虐毒滞   肿热平塌,根脚散漫,皮色灰暗不泽,胀重于痛,腐肉不化,脓液稀少,易成空腔。

165、伴全身畏寒高热,或身熟不扬,小便频数,口渴喜热饮,精神萎靡,面色少华.舌质淡红,苔白或微黄,脉数无力。

166、   [治法] 扶正托毒。

167、   [方药] 托里消毒散加减:生黄芪25克,白术12克,党参12克,陈皮7克,当归12克,川芎7克,白芍13克,皂角刺7克,金银花16克,甘草7克。

168、   (三)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  (1)青霉素:每次80万单位,肌内注射,每日2次,或氨苄青霉素7克,静脉点滴,每日1次.   (2)红霉素:每次o.5克,每日4次,或1克静脉滴注,每日1次.   (3)头孢唑啉,每次1~1.5克溶于15~20毫升生理盐水中,静脉注射,每日2次.   (四)外治疗法   (1)成形: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,或用50%硫酸镁溶液湿敷.   (2)化脓:可做手术切开引流.清除坏死组织,为防出血可用凡士林纱布或碘仿纱布填塞止血.换药可用3%过氧化氢或攸锁溶液纱条,注意将其填人创口内每个角落,掀起边缘的皮瓣,以利引流.   (3)腐脱:用红抽膏掺九一丹外敷.   (4)生新:用白玉膏掺生肌散外敷。

169、若疮口有空腔,皮肤与新肉一时不能粘合,可用垫棉法加压包扎,如无效则宜手术扩创.   (五)针刺穴位疗法   取神道、合谷、外关、足三里,肩井等穴位.   (六)敷药疗法   (1)生葱、蜜糖各适量.上药捣烂如泥状,外敷患处,用敷料或绷带固定,每日换药1次,10次为1个疗程.本方适用于痈证初期.   (2)野地黄叶适量.将采集的新鲜野地黄叶用清水洗净泥土,放人锅内,小火煮烂,取出地黄叶,用纱布将药汁挤出,再将药汁放人锅内煎熬成糊状即可.将药膏涂在纱布上,敷于患处,胶布固定,每日1次,5天为1个疗程.本方适用于痈证各期.   (七)熏洗疗法   鲜丝瓜1个.将丝瓜洗净切碎,捣烂绞汁,频频冲洗患处,每日3次,6日为1个疗程.本方适用于痈疽不敛,疮口太深者。

170、   (八)艾灸疗法   局部阿是穴。

171、取陈艾绒捏成底径o.6~o.8厘米、高1—1.2厘米的圆锥形艾炷.另将鲜生姜切成如硬币厚的薄片,先用75X酒精棉球消毒患处四周,然后将姜片放在患处正中,上置艾炷,点燃炙之.每次灸3~7壮(每灸3壮,更换姜片1次),以患者灸至不知痛,不痛者灸至知痛为度.炙后用毫针挑去上面粟粒样大小的白头或灸起的水泡,再敷以药膏。

172、起病1~3天者,一般灸1—3次即愈.颜面部及巳成脓者不宜灸治.   (九)饮食疗法   (1)鲜薄公英100克(干品50克),粳米50克.取蒲公英全草洗净切碎;煎取浓汁,去渣,以药汁煮米为粥,分顿随量食用.   (2)鲜金银花50克(于品30克),甘草20克,粳米50克。

173、将金银花和甘草加水煎煮1小时,过滤取汁,以药汁煮米为粥,分顿随量食用。

174、   预防与护理   (1)调整饮食。

175、平时应少食辛辣刺激之品,忌饮烈性酒,以防辛辣之品损伤脾胃,致使肠胃积湿生热而诱发本病或加重病性。

176、应多食新鲜蔬菜、水果,保持大便通畅。

177、   (2)防止潮湿。

178、尤其是暑天,天气炎热,常因工作环境差,或工作繁忙而汗湿衣襟,加之更换内衣不勤,容易发生本病。

179、因此,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经常更换内衣,淋浴,保持皮肤清洁、干燥、卫生。

180、   (3)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,如毛囊炎、疖肿、湿疹等。

181、   (4)防止搔抓。

182、无论是颈部、腋部、脐部或是身体其他部位皮肤有破损或有湿疹,都应积极对症治疗,避免用力搔抓,因搔抓后可继发感染而形成脓肿   2)局部治疗 未成脓者可用3%碘酊外涂, 或中药金黄膏、紫金锭外敷, 亦可用蒲公英、马齿苋等鲜品洗净捣烂外敷, 每日1~2次。

183、已成脓者可切开排脓。

184、此外, 尚可配合应用紫外线、红外线、超短波等物理疗法。

185、   在治疗疖、痈的同时, 应注意补充各种营养及维生素, 以增强抵抗力。

186、局部避免挤压, 以防细菌扩散, 特别是发生于面部的疖痈, 切忌挤压、针刺。

187、饮食宜清淡, 忌食肥甘厚味及腥荤动风之品, 如鱼虾、羊肉等应避免食用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标签:

企业

全面取消落户限制!30个城市城区常住人口超300万
2022-03-21
详细行程
2022互联网岳麓峰会因防控原因延期召开
2022-03-21
详细行程
河北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
2022-03-18
详细行程